第229章 另一条道路(2/5)
李青松又多等了三天时间,最终,终于看到了一艘潜艇探测器的影子。
它异常艰难的上浮上来,坚硬的金属表层上满是密密麻麻的伤痕,似乎下一刻就要崩溃。
幸好,它内部的各种设备都还完好。
李青松将它拖回实验室里,迅速展开了分析。
看完了其中的数据,李青松叹了口气,将深入气态巨行星金属氢层探测的计划彻底打消。
那里的压力太大太大了,自己专门设计的探测器都承受不住。那里的气象环境也太过恶劣,层出不穷的气流变化甚至能轻易撕裂这些李青松特意设计的探测器。
一千艘潜艇探测器之中能有一艘顺利返航,已经是幸运之中的幸运。
而这,才仅仅只是深入气态巨行星大气层5000公里而已。
金属氢层的深度则是约两万公里左右。
那里的环境,比此刻探测器到达的深度更加恶劣了无数倍。
恐怕就算自己真的统一了强核力,也几乎不可能制造出足以到达气态巨行星金属氢层的探测器。
“如果探测气态巨行星的计划不可行,那么便只能尝试另一条道路了。
在整个探测计划之中,最为重要的是那种因为质子忽然衰变而导致的‘振动’。
这种振动必然极为微小。而足够的压力,是放大这种震动的必备条件。
原因很显然,压力越大,质子忽然衰变消失,物质的碰撞才越剧烈。
它异常艰难的上浮上来,坚硬的金属表层上满是密密麻麻的伤痕,似乎下一刻就要崩溃。
幸好,它内部的各种设备都还完好。
李青松将它拖回实验室里,迅速展开了分析。
看完了其中的数据,李青松叹了口气,将深入气态巨行星金属氢层探测的计划彻底打消。
那里的压力太大太大了,自己专门设计的探测器都承受不住。那里的气象环境也太过恶劣,层出不穷的气流变化甚至能轻易撕裂这些李青松特意设计的探测器。
一千艘潜艇探测器之中能有一艘顺利返航,已经是幸运之中的幸运。
而这,才仅仅只是深入气态巨行星大气层5000公里而已。
金属氢层的深度则是约两万公里左右。
那里的环境,比此刻探测器到达的深度更加恶劣了无数倍。
恐怕就算自己真的统一了强核力,也几乎不可能制造出足以到达气态巨行星金属氢层的探测器。
“如果探测气态巨行星的计划不可行,那么便只能尝试另一条道路了。
在整个探测计划之中,最为重要的是那种因为质子忽然衰变而导致的‘振动’。
这种振动必然极为微小。而足够的压力,是放大这种震动的必备条件。
原因很显然,压力越大,质子忽然衰变消失,物质的碰撞才越剧烈。